信息详情
当前位置 >  主页 >  信息详情
珠三角九市推介会召开 让华侨华人读懂粤港澳大湾区

点击数:794 发布时间:2019/11/14 0:00:00 发布者:大湾区创新产业联盟


  离家很远,但回家的路很近。11月12日,首届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在广州开幕。440多位侨胞代表、港澳同胞代表及内地知名企业家代表齐聚羊城,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的美好前景和发展机遇。

首届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融融侨情、浓浓乡情交织,共绘新远景。当天下午,珠三角九市“组团”向海外华侨华人推介大湾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分别介绍所在城市的文化特色及其在招商引资、引智和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上的政策特点,集中展示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营商环境与投资发展潜力。

首届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广州:“五好城市”是块圆梦福地

  “今天的广州,改革开放各项政策红利叠加释放,日益成为安居乐业、投资创业的好地方。”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英以“五个好”形象地概括了今日之广州,即开放度好、营商环境好、生活环境好、生态环境好、发展前景好。

  尤其在营商环境的打造上,广州着眼打造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广州政务环境、基础设施、财政透明度排名全国第一,是唯一连续6年地方法治政府评价稳居前5名的城市,5次荣登《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首,连续两年登上中国“机遇之城”首位。

  为此,广州还专门出台人才“1+4”创新政策,推出特色“人才绿卡”制度,广纳海内外英才,吸引各类人才纷至沓来。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广州时空交汇,为新时代广州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广州已成为人们兴业报国的圆梦福地。目前,广州有外商投资企业3.4万户,30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广州发展。

首届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深圳:“双区驱动”潜力无穷

  当前,我国正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为此,深圳将大力推进深港创新合作区引进国际高端资源,按“视同境外”理念,实施与港澳和国际接轨的科技创新政策,建设世界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验证基地。

  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庆生表示,深圳将在更高起点、更深层次先行先试,将充分发挥先行示范区作用,对接国际通用规则,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前海蛇口自贸片区。

  未来,深圳还将坚决攻克关键元器件、基础软件、工业母机、高端仪器仪表等“卡脖子”关键技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抢抓5G产业历史性机遇,实施“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行动,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珠海:以“桥”为纽带,凝侨心、汇侨智、聚侨力

  珠海是全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珠海迎来了新的历史性的重大机遇,也为珠海进一步与华侨华人携手共建美丽珠海,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2018年,珠海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914.74亿元,增长8%,增速连续4年居全省首位。

  珠海市政府党组成员、横琴新区(自贸片区)党委书记牛敬表示,珠海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好桥梁和枢纽作用,凝侨心、汇侨智、聚侨力。

  随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落户珠海,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QFLP)试点在横琴落地,珠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高新技术企业现已突破2000家。

  当前,珠海既有“珠海英才计划”及规范涉侨服务窗口建设为华人华侨、海外留学人才归国创业提供政策保障,又有打造功能布局高端齐备、公共服务优质便利、交通往来快捷高效、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城市文化开放创新的发展环境等一系列举措,正在加快建设独具特色、令人向往的大湾区魅力之城,支持华侨华人来珠海发展。

  佛山:筑好政策“巢”望引“家人”回

  佛山,不仅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也是著名的侨乡,祖籍佛山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有148万余人。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7年度佛山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位居全国第11位。当前,佛山正乘着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的东风,积极推动全球资本、高端人才、先进技术等创新要素汇聚,加快形成“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创新发展模式。

  推介会上,佛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蔡家华带来了佛山引进华侨华人政策与优惠的“大礼包”,比如,对在佛山设立符合相关条件的年实际外资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新批项目或超过500万美元的增资项目,对世界500强企业、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在佛山投资的年实际外资金额超过500万美元的项目,按其当年实际外资金额不低于2%的比例予以奖励,最高奖励2000万元人民币。

  在人才引进上,佛山市对新引进的市科技创新团队,每个给予200万元—2000万元人民币的经费资助;对新引进的领军人才,每人给予200万至400万元安家补贴;对博士和博士后、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每人给予20万元至30万元安家补贴。

  惠州:获“国之重器”加持,历史文化名城亮出新名片

  “岭东雄郡”,不仅一揽“半城山色半城湖”,还坐拥打造大湾区能源科技研究中心以及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核物理与核能科研基地和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之下,这座有2200多年建制史、14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出了全新名片。

  今日惠州正在积极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优化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力推进“国之重器”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等项目建设,确保2023年投入运行。

  惠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建斌介绍,为支持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惠州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在促进外资发展方面,惠州围绕外资企业在财税、用地、人才等方面的普遍关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这条主线,从营造公平法治营商环境、鼓励外商投资新项目和增资扩产、支持外资研发创新发展、鼓励开展技术改造和引进先进设备、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强化项目用地保障、支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人才支持力度、优化重点产业园区吸收外资环境和完善保障机制等十个方面提出支持措施,全方位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东莞:个性化“定制”招商引资扶持政策

  “当前,东莞已经进入了大湾区时代。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东莞有突出的区位优势,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有创新驱动的明显趋势,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突出的成本优势,这些都是东莞参与湾区建设发展的独特优势。”谈及城市发展潜力,东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白涛信心满满。推介会上,白涛一一从地理区位、产业基础、科技创新、空间载体、营商政策等五大方面介绍了东莞的发展优势。

  作为一座开放的活力之都,东莞有着浓厚的分享文化和包容文化氛围,特针对招商引资专门出台了一批含金量十足的个性化扶持政策。针对总部企业,东莞对迁入的综合型总部企业一次性最高奖励1亿元,其中奖励资金的40%直接奖励给企业高管;新项目可按实际投资总额的1%给予奖励,最高奖励2000万元。

  针对外资项目,东莞安排了10亿元专项资金,奖励支持优质外资项目扩大在莞投资、进行研发创新。通过省市联动奖励,企业最高奖励可以达到2.5亿元。对市级财政年度贡献首次超过1亿元的外资项目,最高可奖励2000万元。

  针对个人创业,东莞提供享受最高20万元的创业启动经费、1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租金补贴,并可申请“拎包入住”政府提供的人才公寓。特别是针对华侨子女,东莞还出台专门政策,读书可享受与本市户籍适龄子女的同等待遇,等等。

  中山:滨海生态之城绽放新活力

  田园相守,山城相依,小城大美,如诗如画,中山不仅生态优秀,还是一座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宜居之城。早在1997年,中山市就荣获了全球人居领域最高奖项联合国“人居奖”。

  一直以来,中山都是广大客商投资的热土,市场活力充沛,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突破40万户,民营经济体占96%。中山,正在推动城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把东部沿海片区与中心城区一体化规划建设,推进翠亨新区马鞍岛、岐江新城、民众创新园等重大平台规划建设,构筑面向未来、特色鲜明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为此,中山统筹规划建设总面积达153平方公里的九个市级产业发展平台,聚焦发展健康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创建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区,培育发展智能家居、高端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中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文龙在粤港澳大湾区珠江三角洲9市专题推介会上表示,青年是大湾区建设的生力军,中山市积极落实国家、省出台的一系列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生活就业的政策举措,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生活就业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发展平台,未来,他们将为境内外青年人才提供更多工作、生活上的便利,建立健全“一站式”“保姆式”人才服务体系。

  江门:以地缘和服务赢得好人缘

  江门俗称“五邑地区”,地理要素资源充足,土地开发强度仅12.5%左右,是大湾区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地级市。

  推介会上,江门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利为民从区位优势、发展方向、政策支持三个方面介绍江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情况。据利为民介绍,400多万江门籍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分布在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侨乡人缘优势突出。同时,江门区位条件优越,位于珠江口西岸,与广深港澳等大湾区中心城市的距离均在100公里以内,紧靠规划中的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此外,江门营商创业环境良好,拥有1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2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6所高等院校。

  在招商引资方面,江门出台“招商引资激励政策12条”“实体经济新十条”“外资十条”等优惠政策。在招才引智方面,江门用政策和服务留人,鼓励华侨华人和粤港澳青年回乡创业创新,同时也在香港、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等七个国家和地区布局了“联络五邑”海外服务工作站。

  同时,江门还不断完善在住房、税收、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措施,一面给予住房补贴和生活补贴,一面依托江门籍港澳社团提供更多的离岸服务,为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在江门生活提供最大便利。

  肇庆:吉庆之州成就大湾区“第二居所”

  作为大湾区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肇庆具有承东接西的交通区位优势。“向东”基本融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向西”已形成4小时内通达周边5个省会城市的高铁交通网。

  肇庆何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创业的吉庆之州?这源于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推介会上,肇庆市副市长陈宣群重点介绍了肇庆在历史人文、地理区位、生态资源、营商环境、产业扶持、发展空间等方面的“六大优势”。

  凭借这些优势,肇庆有望成为大湾区的“第二居所”,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梦工厂”以及大湾区的“大花园”和“中央厨房”。

  当前,肇庆正在对标最高最好最优规划建设肇庆新区,推进投资总额超1200亿元产业项目,加快打造彰显中国特色、展现岭南文化的现代化新区和高质量发展引擎。(全媒体记者 吴凤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