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66 发布时间:2025/4/20 11:49:01 发布者:管理员

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在北京亦庄鸣枪开跑,吸引世界目光。“天工”机器人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率先冲线完赛,夺得冠军。香港媒体表示,这是机器人们的首个21公里,也是无数机器人的始发站。在机器人发展史上,这场比赛必将成为人形机器人迈向未来的标志性里程碑。
4月20日发行的香港《大公报》头版关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报道中提到,现场不少外媒和在京国际友人不约而同地询问,为什么让机器人跑马拉松?工作人员回答说,这旨在检验机器人运动控制、环境感知和能源管理等技术能力。“20家企业的机器人,有的顺利冲过终点,有的止步出发区,但马拉松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孤勇奔跑,21公里处也不是比赛的终点。”《大公报》评论道,“虽然明知跑道上的机器人们听不到也无法回应,但仍有很多观众呐喊助威,那一声声加油,不仅是对机器人新科技的鼓动,也包含对未来科技生活的期待。”
香港《文汇报》报道称:“当出发令旗挥动,大多数机器人顺利流畅启动的画面被收入世界各地媒体的镜头,中国科技昂扬向前的气象生动再现。”文章指出,从手指能动到膝盖能弯,从蹒跚学步到爬坡迈坎,机器人的每一个细微进步的背后都离不开众多科研工作者的托举。会故障,会摔跤,但永不会止步,摔倒后重新出发,科技进步就是在试错中找到最优解。文章认为,随着机器人技能的不断提升,未来更多急难险重的任务将会交给机器人执行,而人们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密切。
香港《南华早报》也报道了比赛中的戏剧性一幕:有人形机器人意外跌倒后静卧数分钟,最终自主站起时,围观群众自发热烈鼓掌。报道称,这场在全球尚属首次的人机同台半程马拉松,展现着中国领跑尖端科技赛道的雄心。不仅测试了机器人的地形适应能力,更成为观察中国智能制造业协同创新的绝佳窗口。
许多香港网友也在线观看了这场比赛的直播,他们纷纷感叹:“这种比赛只有中国有能力举办。”有网友科普:“看似简单的马拉松比赛对机器人来说并不简单,考验着机器人的平衡能力、电池续航能力、电机散热能力和后勤维修保障能力等等。”还有网友表示:“有的机器人穿了鞋子,这些细节很动人。”




综合:香港文汇报、大公报、南华早报等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湾区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