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18 发布时间:2025/7/17 23:29:05 发布者:管理员
“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这是写在一面“死”字旗上令人动容的文字,旗帜正中大写的“死”字苍劲有力。抗战时期,川军爱国战士王建堂出征时,其父手写了这面“死”字旗,鼓励儿子为国捐躯,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1937年7月7日,日军蓄意挑起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神州大地硝烟弥漫,生灵涂炭。日本侵略者妄图灭亡中国的野心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全国各地抗日情绪空前高涨,许多爱国青年投笔从戎,投身抗日救国的浪潮。四川安县曲山镇的热血青年王建堂便是其一。他迅速组建起一支志同道合的青年队伍,命名为“川西北青年请缨杀敌队”。
王建堂出征在即,其父王者成因年迈无法亲至县城送行,遂亲手制作一面“死”字旗,托人转交给儿子,勉励其上阵杀敌,勇往直前。

△ “死”字旗复制品(来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死”字旗,正中大写的“死”字震撼人心;右边题写“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左边题写“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从军后的王建堂,没有让父亲失望,他背负着“死”字旗转战在抗日沙场上,先后参加了武汉会战、常德会战、长沙会战等战役,参加大小战斗数十次,作战勇猛,多次身负重伤,实践了“伤时拭血”的誓言。
今天,抗战烽火硝烟虽然渐渐飘散,但那段浸透鲜血的历史仍历历在目。苦难的岁月里,无数的牺牲、奉献我们不能忘。“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是舍小家为大义的奉献,是宁死不辱的尊严,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危亡之际,“死”字旗上老父亲手书的文字早已超越家人的期勉,化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精神徽记,激励着无数个“王建堂”不忘本分,勇往直前,汇聚成山河不倒的脊梁。
这,就是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民族魂。
家书,见字如面,纸短情长,是血脉亲情的绵延流淌,是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烽火岁月中,它是生命分量的沉重丈量,是赤子之心的无声映照。穿越历史烟云,抗战先烈们留下的家书,已铭记为峥嵘岁月的历史刻痕,铸造成永恒的精神丰碑。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两岸青年共同发起重读抗战家书活动,推出系列短视频《抗战家书 山河回响》,缅怀先烈,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监制 / 胡翼 安亚强 甘永煌 谢彧策划 / 谢锦亮 郑婷婷 张瑜瑜
总台记者 / 张瑜瑜 姚兰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湾区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