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当前位置 >  主页 >  信息详情
抗战故事 寻迹湾区|一首歌谱写了民族的怒吼

点击数:1110 发布时间:2025/9/10 13:02:34 发布者:管理员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

有一位熠熠生辉的人物

他以笔为剑,以曲为刃

用激昂的旋律唤醒沉睡的民族

用音乐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

为民族解放奋勇抗争

他就是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的冼星海



1905年

冼星海出生于

澳门的一个贫苦船工家庭

伴着母亲的咸水歌谣

一颗音乐的种子

悄然在小星海的心中种下



1935年

冼星海从法国学成归国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

冼星海毅然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

创作了《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等

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

澳门博物馆职务主管萧洁铭说

“冼星海以音乐为武器

捍卫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尊严”


1938年11月,冼星海来到革命圣地延安

在一次联欢会上

诗人光未然朗诵的一首《黄河吟》

让冼星海热血沸腾

他向诗人要来手稿

一头扎进自己的窑洞里

经过六天六夜的艰苦创作

一部划时代的音乐巨著

《黄河大合唱》诞生了



很少有人知道

《黄河大合唱》那震撼人心的旋律里

藏着澳门码头的节奏

冼星海在延安窑洞创作时

脑海中时常浮现母亲哼过的粤剧小调

那些来自故乡的韵律

与黄河的咆哮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冼星海后来总结

“这是用全中国的旋律写成的”



抗战期间

澳门同胞身处特殊环境

但始终心系祖国

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支援抗战

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关键时刻

广大澳门同胞

用实际行动展现了

澳门与祖国

“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的紧密关系

体现了澳门同胞强烈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为伟大抗战精神做出了生动注解


澳门第二届文化传播大使庄伟杰表示

“冼星海的故事

激发了澳门人的爱国热情

在澳门被围困成为孤岛时

依然迎难而上

澳门中学生龚芷淇说

“每当唱起《黄河大合唱》

我总是热血沸腾

我们要把这份爱国之心记在心里

传承下去”





总监制/胡翼 
监制/梁卫浩 曾爱友 宋雪

主编/张蓓

统筹/陆玮

编导/贾小康

总台记者/刘杰

编辑/门少华

值班编辑/吕嘉

节目顾问/澳门历史教育学会会长 林发钦

鸣谢/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宣传文化部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 澳门口述历史协会


往期推荐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湾区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