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13 发布时间:2025/10/10 21:31:05 发布者:管理员

2025年故宫博物院迎来建院100周年。六百年紫禁城,藏着中华的千年文脉;一百年博物院,见证文明的守护与新生。今天我们走进故宫博物院,开启一场跨越百年的“时空对话”——从北京紫禁城的厚重历史,到文物南迁的风雨历程、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脉延续,再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创新表达,一起探寻故宫百年的传承密码。
北京故宫不仅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更是中华文明源流的重要象征。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这座历经六百年风雨的宫殿,如今每年迎接超过千万中外游客,成为年轻人最爱的打卡胜地。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北院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预计2026年竣工——12个现代化展厅、千件文物年修复能力,让更多珍宝与公众见面。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介绍:“未来我们计划用10年到20年的时间,使故宫的195万件文物都能得到数据信息采集。采集之后,我们要共享给公众。”如今,这座百年博物馆,正以崭新姿态走向未来。1933年2月7日清晨,为躲避日寇战火侵袭,故宫博物院第一批南迁文物由午门悄然出发,在故宫护宝人的护送下,隐秘而迅速地开始了南迁的历程。此后二十余年间,先后有五批故宫文物,共计一万三千多箱,辗转数万里迁徙,横跨十余省,最终迁定于贵州安顺(1944年底迁巴县)与四川乐山、峨眉等地,创造了人类保护文化遗产的奇迹。1945年日寇投降以后,四川各地存放的故宫南迁文物开始集中运往重庆。1946年起,用了半年时间,文物相继回到南京。全部文物集中到南京半年后,国民党于1948年底和1949年初将2972箱文物分批运往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部分南迁文物运台,形成了今天一个故宫、两个博物院的局面,也正由于“南迁”原因,虽然文物分隔两岸,但同根同源的两个博物院的联系却难以割断。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也隆重推出百年院庆特展。举世知名的北宋巨碑式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李唐《万壑松风图》等都在展览之列。两岸故宫博物院同属一家。2009年,两岸故宫博物院共同举办了“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2011年的“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让《富春山居图》在台北“团圆”,这让两岸民众深刻感受到:文化从来都是血脉相连。2022年开馆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绝对是故宫家族里的“潮人”。这座建筑巧妙地将传统美学与现代元素结合,一开业就成为香港新地标。香港故宫文博馆特别擅长“玩转”传统文化。“『纹』以载道故宫博物院沉浸式数字体验展”,提取故宫建筑、陶瓷、织绣等文物上的传统纹样,结合数字创新技术,为观众呈现中国传统纹样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当代艺术诠释,更用VR、AR技术让文物活起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近日接受大湾区之声采访时表示:我们一代一代故宫人守护好我们的文物,要把它传播出去,要通过运用新技术把故事讲好,带给观众更好的观赏体验。百年时光,故宫从皇家禁苑变为文化殿堂,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守护文明,传承文脉。所有故宫文物,都是中华文明的共同瑰宝;所有对文脉的守护,都是对民族根魂的坚守。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湾区之声